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日期:2021-06-18 浏览:378次
吴家明/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编者按:当前,深圳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黄金发展期。近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相继出炉。证券时报今起推出“从新规划看深圳”系列报道,从城市规划、科创、民生教育等领域深入分析其变化,预见这座城市的未来。
“站在这里,早就看不出关内关外。”住在深圳罗湖区清水河的“深二代”小谭说,“小时候,自己总被说住在城乡接合部,还有个名字叫插花地,某种程度上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尽管深圳早已全域“特区化”,但对于多数深圳人来说,“关口情结”依然浓厚,特别是以“关口”来区分市区内外。不过,在“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发展模式背景下,深圳的城市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近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随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也揭开神秘面纱,当中都提及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不难发现,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意味着深圳既可以自身优势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可以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贡献更多力量。那么,都市核心区扩容,会给深圳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都市核心区的扩容提质,实质上是深圳对“主城区”或“市区”的一次重新定义,增强城市核心引擎功能,继而实现“大深圳”的价值再造。
从二线关到都市核心区
“以前大家都叫这里是布吉检查站或者布吉关,位于罗湖区和龙岗区布吉的交界处,地铁3号线通车后在这里设站,但并没有取名布吉检查站,而叫草埔站。”站在地铁草埔站连接清水河村的跨线天桥上,小谭回忆,“后来连公交车站名也改了,现在几乎看不到布吉检查站的身影,或许只有在堵车的时候还会听到广播里传来布吉检查站这个名字。”
在深圳曾流传这么一句话:英雄难过梅林布吉关,关口堵车又堵心。不过,过去的梅林和布吉检查站早已拆除,道路变得越来越宽敞,轨道交通也极为方便,已经很难找到过去二线关的踪影。这也是深圳“一体化”发展的缩影之一。
说起深圳“一体化”,就不得不提到“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这一历史时刻。公开资料显示,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建于1982年6月,当时为了更好地管理特区,就在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这道管理线俗称二线,也将深圳分为关内与关外。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请示》的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多年的一体化发展之后,深圳又迎来了都市核心区扩容。《规划纲要》和《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都提到,以福田、罗湖、南山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基础,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民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和南湾街道等区域纳入都市核心区范围,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承担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成为集中体现深圳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区、中央活力区。
除了都市核心区扩容,多中心发展的深圳,城市规划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方向发展。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原来的都市核心区福田、罗湖和南山分别被定位为深圳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科技产业创新、高等教育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宝安区则被定位为深圳城市西部中心,龙岗区和坪山区被定位为深圳城市东部中心,龙华区和光明区被分别定位为深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和深圳北部中心。
人口密集:为什么是这八个街道?
什么是都市核心区?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对于一座城市的划分,以前会分为外围区和中心城区,现在中心城区里面会再细分,包括CBD和老城区,这些都算核心城区,也是城市要素聚集的地方。如今深圳的建设进一步向外扩展,核心区也需要进一步扩展。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新安、西乡、民治、民华、坂田、布吉、吉华和南湾街道分别属于宝安、龙华和龙岗区,都是临近南山、福田、罗湖主城区的街道,人口密度较大。记者查询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现,深圳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区为宝安、龙岗和龙华,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达62.55%,前述八个街道分别是各区人口密度较高和数量增长最快的片区。
“这些区域的人口密度有多高?从深圳早晚高峰的地铁交通就能看出来。”小谭说,“经过宝安区的1号线和5号线、经过龙华区的4号线,都是深圳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线路,但也不奇怪,远几个地铁站,租金可以比住市区少20%甚至一半。”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到2035年深圳将新增各类住房200万套,首次提出在都市核心区增加小户型住房。在都市核心区内重点增加小户型和租赁性住房的提法,引起市场人士的关注。都市核心区一般是服务业聚集之地,人口密度较大。在都市核心区内增加小户型住房,可让更多购房者更容易“上车”,让更多人居住的地方靠近上班地点,也可以减轻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压力。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作为一个超级大都市,深圳现有的都市核心区范围过小,已远远不能满足深圳与都市圈和大湾区实施战略互动、共享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客观需要。此次《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把八个街道扩容进入都市核心区,这将强有力地推动深圳在大湾区及都市圈落实其作为核心引擎的功能,助推其实现“大深圳”的价值再造。
除了都市核心区扩容,记者发现《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也提出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构建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深圳都市圈空间格局。这些措施都在增强深圳的“核心引擎功能”。
与新纳入的八个街道情况类似,记者梳理发现,临近深圳的东莞和惠州,过去10年的人口流入非常明显。其中,过去10年东莞有7个镇街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排名前三位的镇街均属于东莞南部临深片区。对于惠州的大亚湾、惠阳这两个临深区域,过去10年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130.8%和67.7%。在市场人士看来,临深片区成为深圳都市圈人口流入最多的地方之一。未来,引导更多的人口向都市圈疏解,也是“大深圳”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区,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就在2018年,深圳的人才住房用地还将视野投向了临深片区。塘厦一宗占地3.9万平方米的商住地最终被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以总价18.84亿元竞得。
实现优质均衡布局
多位居住在上述八个街道的普通市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都普遍表示有感觉到深圳“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明显,但一些街道的生活交通配套还是赶不上主城区。
目前,深圳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公共安全等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全面清除特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安全、环境保护和管理体制等的一体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促进全市均衡发展。可以看到,深圳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在交通、教育、医疗、住房方面也做了很多规划。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主任郭毅表示,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主要目的还是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解决原都市核心区的压力。这有助于教育、医疗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现优质均衡布局。
“这八个位于原关外的街道,无论其城市风貌、产业架构还是生活氛围,与原关内相比仍有差距。”宋丁说,“比列入都市核心区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城市资源配置上、在高端产业的置换上、在城市功能聚集上、在区域互联整合上、在城市面貌改造上以及在市民生活品质上如何让这些新加盟都市核心区的片区真正核心起来。”
“如今,清水河已经不是过去脏乱差的插花地,这里不仅是市区的一部分,也是都市核心区的一部分,罗湖北高铁站、大梧桐新兴产业带……这里正在巨变。”谈及城区未来发展,小谭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