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日期:2021-01-25 浏览:161次
“这几年,猕猴桃产业发展带动十八洞村225户939名村民增收,人均增收从2017年的1000元到2019年的1600元,2020年力争突破2000元。”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志刚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花垣县很适合种植猕猴桃,猕猴桃产业扶贫能“开花结果”离不开银行信贷的重点支持。
实际上,猕猴桃产业扶贫只是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分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面完成,但金融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脱贫不脱帮扶,监管部门仍将继续鼓励、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金融机构也将继续创新服务与产品,助力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增强致富动力。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洪涝灾害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金融系统咬定目标,积极调整和创新扶贫方式,提升扶贫能力,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的支持力度,有力有序有效地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当前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贷款覆盖面稳步提升,金融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央行坚决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近5年累计发放超过6.5万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超过9000万人次,助力贫困县全部摘帽。
银保监会此前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累计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038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204.3万户,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不良率仅不到1%。
在这些数据背后,正是各地政府以及监管部门持之以恒不断加大政策扶持的成果。比如,银保监会、财政部、央行、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在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进一步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满足扶贫小额信贷需求等。
与此同时,农民朋友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破解融资难题,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探索“两权”抵押贷款模式,缓解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不足的融资难题,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的“沉睡”资产。另外,因地制宜创新开发了多元化、特色化小额分散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
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让金融支持扶贫更加精准。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由于有多种数字化工具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精准帮扶贫困户发展适宜产业。同时,银行搭建网络供应链平台,建立产销对接机制,通过线上营销、征信、担保、支付,帮助贫困户将农副产品销往各地。
事实上,发展适宜的产业扶贫也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之举,它可以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构建可持续扶贫的长效机制。
花垣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田琰介绍,该行选取猕猴桃、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产业项目,湘西黄牛、黑毛猪等养殖产业项目,农村水利水电建设产业项目等,整合资源,予以重点信贷支持。累计向德农牧业等13家特色农业企业和苗汉子等8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放产业贷款8.79亿元,带动5759户农户增加收入近1亿元。
持续稳固脱贫成果
脱贫不脱帮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强调,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以金融源头活水带动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郭树清强调,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要立足金融系统实际,深入研究针对性措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郭树清提出,一是保持金融扶贫主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二是推动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优势资源有机结合,既要支持发展又要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做好对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基础设施的金融服务。四是持续优化完善金融政策措施,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五是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努力将定点扶贫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扶贫示范田。
在银保监局层面,陕西银保监局局长许文表示,将在督促陕西银行保险机构在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此外,从金融机构角度看,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侯加林称,脱贫不脱帮扶,对于弱势及不能够自立的农户,有托底政策。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主体、贫困户,银行将持续跟进扶持,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脱贫不脱监管,对商业银行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方面加强督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