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日期:2022-03-28 浏览:252次
近日,国务院金融委员会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陆续召开,及时响应市场热点问题,提出部署全面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3月25日,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将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积累重大风险处置储备资金。
上述会议发出的信号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记者采访了许多证券公司高管、首席经济学家、业务骨干等,了解到行业非常关注货币政策、房地产监管、中国股票回归、私营经济发展、产业监管、资本市场改革、对外开放等话题,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
房地产业一直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总经济需求。3月16日召开的金融委员会会议表示,应及时研究和提出有效的风险预防和解决方案,并提出支持措施,转变为新的发展模式。
广发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传辉建议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缓解房地产业调整带来的结构性信贷紧缩。
林传辉认为,不仅要采取新措施稳定房地产,还要尽快在房地产之外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在稳定房地产方面,优化房地产监管和金融配套政策,满足新公民的合理需求,改善住房;为一些流动性紧张的房地产企业提供市场化的流动性支持工具,避免流动性风险升级。在增长动能转换方面,应通过减税等措施提高市场实体的抗风险能力,采取需求扩张政策,启动实体经济内循环。
中国银行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尽管早期严格的房地产监管政策放松,但这些放松政策不足以扭转房地产行业的悲观预期,因此该行业仍处于恶性循环。他告诉记者,房地产行业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来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否则即使向开发商贷款,开发商也会因为对未来前景的悲观而缺乏支出意愿。
东方红色资产管理联合总经理胡亚丽表示,在供应方面,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来源,进一步优化三红线、贷款集中、预售资金监管等监管政策;在需求方面,考虑到房地产销售是房地产企业征地建设的先决条件,房地产企业的救助政策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提振房地产投资需求,未来可以通过城市政策为房地产需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她还指出,在出台支持政策的同时,我们仍应严格遵守住房投机的底线,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建议加快房地产REITS的发展,一方面为经济适用房建设提供资金,稳定总需求;另一方面,帮助房地产企业缓解财务压力,降低行业风险。
站在当前的重要时刻,形势有压力,政策有新的基调。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要积极应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自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反复发生,增加了市场对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担忧。今年广泛的财政刺激实际上非常强烈。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值得期待,降低效率越早越高。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认为,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是关键因素。何海峰建议,首先,我可以采取第二季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总体政策,进一步促进广泛信贷;二是精准滴灌,注重结构支持和定向支持政策工具,形成组合拳。
何海峰说: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准确发放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碳减排等关键领域的信贷,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质量和效率。
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大家庭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对稳定社会投资和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所副院长杨翠英联合提出了多项创新政策建议,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他们认为,私营企业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如间接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通常高于国有企业;此外,当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作为买家时,私营企业很难参与其中。他们表示,目前,超过90%的中国企业参与了398家国民经济产业。为了减少两家所有制企业待遇差异带来的各种实际矛盾,建议将少数竞争激烈的行业划分为私营经济专属经济区。在这专属经济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可以通过混合改革退出控股地位,这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
在初始阶段,国家可以选择几个竞争激烈、国有企业缺乏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作为餐饮、家居、服装等试点行业。如果试点反应积极,可以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的自留范围,甚至不排除最终形成纯国有经济、国有民营共存、纯民营经济三个世界格局,确保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长期和谐发展。
尹忠宇和杨翠英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启动设立300亿-500亿元的投资基金,参与私营上市公司的固定增长。当公司固定增长募集资金不足时,国家基金可以按照上市公司实施的市场投资机构认购规模的一定比例参与股票配售。考虑到社会资本参与固定增长一般经过仔细研究和决策,当国家基金与市场投资机构绑定投资时,整体风险可控。
此外,司法机关应当主动保护国有资产等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各级司法机关应当主动协助民营企业收集内部管理人员的职务侵权、徇私舞弊等犯罪线索,使民营企业家能够更开放地开发市场或者产品。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回归是近年来市场上的热门话题。业内人士普遍表示,除了在香港建立中国证券交易所的二次上市地位外,内地还应做好中国证券交易所回归的制度安排,加强与美国监管机构的沟通。
邵宇建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领导下,可以考虑成立应急工作组,与国内领先的证券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合作,加强与中国证券交易所高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开辟绿色渠道,探索科技创新委员会吸收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回归机制。大型市值公司回归科技创新委员会将有助于建立示范效应,促进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健康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需要两手抓,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加快国有控股和敏感信息企业的回归,积极协助上市公司通过主权基金出售美国债券;二是指导非敏感市场化公司按要求披露信息,正常参与海外资本市场竞争。
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员会专题会议及时响应市场关注,缓解资本市场持续下滑的恐慌。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推进深化改革,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鼓励长期基金进入市场,增加股权资产持有比例。建议对企业年金、保险等长期机构投资的产品给予税收激励,包括增值税减免。
李迅雷还建议,对于保险机构的长期投资,可以设置成本法定价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改革,只在长期投资结束时计算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解决高市场波动与低净值回调容忍度之间的矛盾,吸引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高瑞东表示,推动多支柱养老体系发展,引导养老金增加市场比例,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的长期资金流。据估计,假设30%的家庭资产用于养老金,其中一半留在第三支柱个人账户,30%的资金可以在股权市场带来5.33万亿元的新增长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