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日期:2021-07-07 浏览:47次
每经记者 张寿林
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大党,百年华章。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银行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更上一层楼”,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截至2021年5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24.27万亿元。而1978年,我国金融总资产不足2000亿元。
未来一段时间内,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将如何发力,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召开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透露了一些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银保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强调,系统各单位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坚持以学促做、以知促行,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服务人民群众的好作风,在积极谋划和推进银行保险监管工作中展现新作为。要推动增强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强化对新发展格局的金融支撑,持续提升金融支持“六稳”“六保”工作质效。要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要加快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补齐制度短板,强化监管执法,提高金融违法违规成本。
银行业资产不断壮大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金融体制、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完善金融体系,既是中国经济迈向发达经济的必然之路,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追求。
中国银行业一路发展至今,取得了长足进展。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共计4604家。其中开发性金融机构1家,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住房储蓄银行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家。
至2021年5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8.3%;总负债296.3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达270.07万亿元,同比增长8.7%;总负债达247.6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对比1978年我国金融总资产不足2000亿元,保守估计,40余年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涨了1620倍。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2021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上升2.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28%,较上季末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1%,较上季末上升0.1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34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14%,较上季末上升2.6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资本充足率为14.51%。
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银行业持续深入改革。
自2014年起,在允许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政策支持下,民营银行在各地相继开业,至今已发展至19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业对内开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民间资本金融创新潜力,和金融市场活力。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拨备覆盖率为307.37%。报告期内,资产利润率为0.98%,在各类别商业银行中位列第一。
2015年5月,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为我国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存款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举措,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以来,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监管政策加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别是强化股权管理,建立健全从股东、商业银行到监管机构三位一体的穿透式监管框架,加强对主要股东行为的规范,强化商业银行与股东及相关人员的关联交易管理,从制度层面防范隐形股东、股权代持、大股东滥用股东权利、随意干预银行经营、通过复杂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掏空银行等股权管理和股东行为等乱象。
为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脱实向虚,2017年,监管政策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全面推进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五个专门”经营机制。
2018年,商业银行理财新规发布,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等等。考虑到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优化组织管理体系,监管出台理财子公司管理规定。自此,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先后成立,至今约20家。
2019年8月,《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发布,提出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行业加强互联网贷款管理,政策通过《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
2021年,现金管理类产品得到规范,规定不得投资于股票,应当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
总体而言,银行业在纵深发展的同时,不断走向规范,基础愈加坚实,运营更加稳健。
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提高
在持续深入改革中,银行业竞争力持续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9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速31.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9.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96.01万户,同比增加550.66万户。与2017年底相比,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都增长了1.2倍左右(贷款余额增长119.3%,贷款户数增长120.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0.7万亿,连续多年实现持续增长。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到8.1万亿,同比增速19.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4个百分点。而截至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0.8万亿元,继续保持增长。
在绿色金融方面,截至2020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1.59万亿元,规模居世界首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3亿吨。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药废弃物等20余个高环境风险行业。同时,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1%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
在金融科技方面,近年来,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日前,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2021年韩国金融科技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表示,目前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移动支付已广泛覆盖使用,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2700万家。在抗击新冠疫情、支持精准脱贫、激发经济动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明确表示,金融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型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