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日期:2020-01-07 浏览:417次
20年前,上海“抓斗大王”包起帆和“蔬果大王”康祖建两位全国劳模,一同谋划出华东地区首个进口水果批发市场。但他们或许想不到,20年间,国人对洋水果的需求惊人,以及上海口岸强劲的枢纽功能,已令这个市场几度转移。
2000年8月,依托上海龙吴港区,占地60亩的龙吴进口果蔬市场开业。运行10年后,龙吴市场即饱和。又撑了3年,地处奉贤、闵行交界的辉展市场“接班”。岂料,辉展市场的容量告急更快,5年后,100公里外的嘉兴迅速接棒。
“水果白领”精通外语和贸易
黄仙华,上海欧恒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与进口水果结缘16年,是这三大水果市场风云变幻的见证者。2004年,一个智利商人慕名前来考察龙吴市场,之后果断在沪开设中国代表处。这一年,黄仙华通过校园招聘,成为智利商人的中国助理。彼时,智利仅苹果和葡萄少量出口中国,而日后大火的车厘子当年刚获准入。他记得,2005年该市场交易量为2万余吨,但品种单调,以美国红提、新奇士橙,泰国龙眼为主。但他依旧能从驻沪各国领馆商务处、国外水果协会和出口商纷至沓来与龙吴市场的热切对接中,嗅到进口大增的前兆。
作为当时龙吴市场屈指可数精通英文的中国人,黄仙华常被拉去免费做翻译、撮合生意。也是从这年起,市场内十大经营户开始重视招纳外语人才,抓牢送到家门口的大把机会。此后,原被认为低门槛的水果行业,逐渐出现同时精通外语和水果贸易的“水果白领”。
市场也在酝酿“走出去”。过去,内地进口水果的货源多由港台商人掌控,龙吴市场经营户大量货源依赖广州市场。2007年,龙吴市场负责人徐征决定组织经营户直接前往产地考察,改变进口水果价格、货量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洽谈比预想顺利得多,回头琢磨,手中筹码不少――中国的进口水果准入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2003年开港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其对国际航线的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华东地区消费能力强劲,尤其是人民币升值更增强了国人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多重利好叠加之下,上海进口水果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进入2010年,年增幅都在30%以上。
“车厘子包机”带来“头市货”
渐渐地,龙吴市场“肚子”越撑越饱,尤其春节前,市场外等待进入的集卡绵延数百米。2013年8月,随着龙吴市场总经理徐征入股并前往奉贤辉展市场任市场总经理,95%的经营户随迁新市场。辉展市场位于郊区,办公、交易、冷库面积均翻番,暂时缓解行业扩容的燃眉之急。
此后数年,龙吴市场逐渐调整为零售格局,而辉展市场在开市第二年经营规模就达到龙吴市场历史峰值的2倍,实现1.6万柜32万吨。洋水果的品种、来源地也出现巨大变化,菲律宾香蕉、越南火龙果、泰国龙眼等热带水果占据半壁江山。进口温带水果也极为丰富,新西兰猕猴桃、智利车厘子、墨西哥牛油果、秘鲁蓝莓、西班牙橙子,南北半球交替,时间相互错开,全年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