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作者:admin 日期:2022-09-23 浏览:105次
随着国庆节的临近,猪肉进入了消费旺季,生猪市场的走势再次成为焦点。
国内生猪价格一直有四年左右的周期。最后一轮生猪周期在2021年底触及周期底部。截至2021年10月,国内22个省份生猪均价跌至10.78元/公斤,为周期低点。在这一波下跌中,生猪企业的经营压力明显增加,部分企业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有效规避了价格波动的风险。如今,虽然企业利润有所回升,但结合明年的销售情况,企业开始为下一轮生猪价格下跌做准备,利用期货工具寻找温暖“避风港”。
自2006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四轮猪肉价格波动周期,每一轮维持时间约为4年。自2018年4月以来,由于非洲猪瘟,猪肉供应缺口扩大,加快了行业底部产能清理,大大提高了猪肉价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超级猪周期”。自2018年以来,国家也频繁使用猪肉储存来调整猪肉价格,减缓猪周期的进展。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下降,2021年6月底至2022年4月底的4177.3万头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供给侧压力持续减弱,4月份生猪价格波动,5月份自养利润由负转正。截至9月21日,全国生猪均价达到24.06元/公斤,自养利润为1134.33元/头。与非洲猪瘟前的正常猪周期相比,目前的养殖利润仍处于较高水平。生猪养殖已进入中高利润期,8月份大部分上市猪企扭亏为盈。”格林大华生猪研究员张晓军告诉《期货日报》,“猪茅”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公司的完全成本约为15.5元/公斤,8月份的销售收入达到116.6亿元。如果每头猪的平均重量为100-110公斤,8月份牧源的利润约为33.28亿-40亿元.9亿元。根据母猪库存计算,2023年2月前生猪供应压力有限,生猪价格将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养殖企业仍处于利润周期。
光大期货农产品总监王娜也告诉记者,9月中旬养殖利润继续高位运行。截至上周末,数据显示,自养头均利润854元,外购仔猪头均利润958元,养殖利润可观。然而,从生猪价格走势来看,政策调控压力与高利润的博弈仍在继续。从母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可以看出,母猪仔猪价格持续回调,补栏意愿可能比前期持续降温。
“2022年4月,母猪存栏量见底,产能去化基本结束。5月以来,母猪存栏量开始停止下降,回升至7月底4298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8%。根据这一计算,自2023年3月起,生猪供应开始逐月增加,生猪价格可能再次进入下行周期。”张晓君说。
今年9月,为应对生猪价格的大幅波动,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陆续投入猪肉储备,月投入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企业是否需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意识来应对下一个问题?“猪周期”?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期货工具在国内有色金属、石油等产业链中得到广泛应用。正是为了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期货工具已成为行业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目前,养殖利润回升至相对较高水平,市场对明年生猪价格由强转弱的预期相对一致,养殖企业再次面临生猪价格下跌带来的经营风险。“在最近与水产养殖企业的沟通中,了解到水产养殖企业非常愿意提前锁定水产养殖利润,以对冲猪价格下跌的风险。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期货市场上销售生猪期货,一些企业已经准备好在适当的时间布局生猪期货销售套期保值。此外,一些参与,一些参与2022年大型商业研究所企业风险计划的企业也选择最近进入市场来对冲风险。”张晓君说。
对于生猪贸易商来说,是否参与套期保值需要结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来考虑。对于没有圈存、单纯从事运输和贸易的企业,风险敞口的时间周期和范围有限,套期保值的必要性不强。对于有生猪圈的贸易商,可以根据圈存数量考虑相应规模的库存管理。
根据历史猪周期的运行情况,在每一轮生猪价格下跌阶段,养殖利润损失往往持续6-12个月。特别是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养殖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在地缘政治的推动下,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我国生猪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产业链价值的重构和产业的不断整合,产业的巨大变化已经开始,生猪产业的创新升级是大势所趋。“传统养殖”它已经不能满足工业需求,其时代背景已经简单了“养殖”变为“金融+养殖”。
猪期货上市以来,养猪企业和农民利用期货、保险、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2021年参与生猪期货销售套期保值的养殖企业,有效对冲了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期货市场作为护送企业的金融工具,期货公司应如何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期货公司需要以专业的服务能力深入行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需求,为行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知识培训和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符合生猪交付仓库条件的企业可以协助填写相关材料;愿意交付的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协助相关交付业务;需要组建期货团队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提供期货团队相关制度和流程建议。”张晓君说。
此外,张晓军认为,在风险对冲工具的选择上,集团养殖企业通常会成立专业的期货团队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原材料采购端和生猪销售端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猪销售价格。但是,对于中小农来说,没有现成的专业团队来进行相关操作,建议可以通过“保险+期货”以及场外期权模式实现风险对冲的效果。
事实上,随着生猪产业风险管理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期货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发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和资本优势,结合风险子公司业务模式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产业链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生猪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