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切实保障国内化肥供应,控制粮食种植成本-新闻频道-和讯网
作者:admin
日期:2021-10-29
浏览:98次
能源是化肥的原料,而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应做好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 全球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价格暴涨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正在农业领域制造一场风暴。能源危机正在通过化肥危机制造粮食危机,进而可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通货膨胀与社会危机。目前,化肥原料尿素的全球价格从一年前的每吨260美元涨到了850美元。泰国农业协会数据显示,泰国农业化肥成本当前每吨1.6万泰铢(约合480美元),而去年平均价格为每吨1万泰铢。自9月10日以来美国中西部氮肥上涨约434美元,短短一个月涨幅达65%。欧洲则在大量抢购俄罗斯生产的化肥,欧洲化肥企业因为天然气价格暴涨大量停产。占全球大米出口市场近50%份额的印度,正面临化肥短缺的危机,农民为购买化肥排长队。根据印度10月1日的招标信息显示,其尿素约每吨4289元人民币左右,比国内出厂价高出1000元,这也导致中国企业出口意愿强烈。化肥价格大涨对主要的产粮国与粮食出口国产生严重影响,美国农户不愿再种玉米这种对化肥依赖度高的作物,转而种植大豆,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巴西绝大部分化肥依赖进口。目前全球能源价格仍在高位徘徊,预期寒冬概率较大,短期内能源价格很难降低。在此条件下,化肥将出现短缺或者持续上涨可能,从而对全球农业种植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因减少化肥使用而减产、粮食价格大涨、种植结构改变而出现结构性短缺等。今年全球因能源、粮食价格大涨已经出现通胀风险,如果明年继续通胀,在疫情冲击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全球滞胀风险加大。中国是全球尿素等产品主要供应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等是主要买家。今年1-9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2611万吨,同比增幅为31%,累计出口金额90.33亿美元,同比增幅为99.5%。由于国内煤炭、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一样大幅上涨,企业成本压力过大,而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因此,出口积极性较高,这会加剧国内短缺,并推动价格上涨。日前,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本月15日起对涉及出口化肥的29个10位海关商品编号增设海关监管条件“B”,即必须取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检验检疫报告才可以通关。这意味着国家意识到问题并采取出口管制措施。与此同时,9月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允许A、B级化肥生产企业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自主减排等。为抑制涨价,政府还积极投放钾肥储备。但是,这些工作尚不足以真正改善状况。首先,发电取暖企业可以获得低价长协煤并优先供应,但低价市场煤并没有出现,部分化肥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生产状态,为避免后期成本下降,企业目前会主动减少产量。部分地区对化肥类高耗能企业实施限电、能耗控制、环保检查,以及近些年取暖煤改气后,天然气优先供应取暖,可能导致气头企业面临短缺。因此,生产环节可能遭受各种因素的抑制。同样,因为预期后期存在价格下滑可能,部分经销商不愿意增加库存,部分企业在当前供应紧张状态又存在惜售心理,导致整个生产、流通与销售环节被不确定性预期扭曲,观望气氛浓厚。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可能重蹈煤炭价格上涨之路。因此,监管部门应该与企业建立直接联系,掌握行业具体的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尽快稳定和畅通产业供应链,避免出现产能和库存都较低,到了春耕季节集中用肥导致抢购的现象。能源是化肥的原料,而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一旦农产品(000061,股吧)因为能源价格传导过高的种植成本,就会导致更广泛的物价上涨。在粮价上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控制种植成本。原本煤炭、化肥、粮食等中国都能基本自给自足,但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此外,中国正在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确保能源安全、化肥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应该尽量减少化肥出口,或者加征高额碳税、环境税,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应减少消耗自己的能源与环境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责任编辑:张泓杨 )